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1162节
    在这种成绩面前,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弄虚作假。”
    威廉姆斯还抛出重磅,说杜笙是第一个真正打通东西方市场的歌手。
    “杜笙就像邓莉珺、迈克逊、中岛美雪合体一样,在各大语种市场,都有超强的影响力。”
    这可不是吹牛。
    别人能在欧美火一把,或者在亚洲卖得好就不错了。
    但杜笙不一样,他是真正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吃得开的那种人。
    所以这张《endless joy》才做到了一天之内狂卖252万张的奇迹成绩。
    接着,轮到索尼音乐自己上台“凡尔赛”了。
    威廉姆斯一边夸杜笙,一边开始秀索尼的实力:
    “当然除了杜笙本身牛,我们索尼音乐也是真的强!”
    他说这次之所以能创造历史,靠的是三个关键点:
    第一,渠道布局够广,华夏铺货速度飞快;
    第二,营销策略精准到位,从海外热度反哺国内,引爆话题;
    第三,备货充足,不像某些公司怕压库存只敢印几千张,索尼这次直接下了大手笔,这才撑得起全球疯狂抢购的局面。
    《endless joy》这张专辑的成功,不仅让索尼音乐赚得盆满钵满,也让原本有些动荡的公司局势迅速稳定下来。
    不光如此,索尼音乐的行业地位一下子也提升了不少。
    让很多原本观望的歌手也开始动心思了:
    要不要也加盟索尼,成为第二个‘杜笙’?
    按照唱片行业的老规矩,新专辑刚上市那两天销量是最好的。
    之后都会避免不了腰斩回落。
    可杜笙这张《endless joy》偏不按套路来!
    第二天的销量依旧高达218万张,这跌幅小得离谱。
    数据一出,整个行业都傻眼了。
    有人一开始还怀疑是不是索尼造假,但仔细一看,造假都不敢这么造啊!
    谁会编一个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数据?
    紧接着,国外各大主流媒体也开始转向正面报道,风向彻底变了。
    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写着:
    “华人天王诞生,洛杉矶街头挤满了他的粉丝!”
    路透社标题夸张又真实:
    “来自华夏的超级巨星,正在接受全世界的膜拜!”
    半岛电视台新闻评价:
    “这不是普通的销量奇迹,这是全球化娱乐时代的胜利。”
    而公告牌更是给出了好评:
    “《endless joy》评分超过9,位列年榜前三。”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杜笙的专辑销量跌得这么少?
    其实原因很简单,两个关键词:
    一是热度太高,二是口碑太好。
    首日销量爆炸后,全网都在刷“杜笙卖疯了”,这就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很多人本来没打算买,结果看到大家都在抢,心里就开始痒痒了。
    再加上这种“限量感”十足的氛围,让大家觉得不买就是亏。
    不是怕错过,是怕被时代落下。
    更关键的是,买回去听过的人都说好。
    专辑里的每一首歌质量都在线,旋律抓耳、编曲精致、演唱更是无可挑剔。
    不少听众听完之后直接变身自来水,主动安利给身边朋友。
    “我本来只是跟风买的,结果听完简直惊为天人,这哪是流行专辑,简直是艺术作品!”
    “以前总觉得英文专辑只有欧美人才做得好,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我们还没遇到对的人。”
    “我虽然听不懂里面的两首中文歌,但大为震撼!”
    一张专辑能不能持久热卖,前期靠宣传,后期还得靠口碑。
    而《endless joy》不仅扛住了压力,还在持续发酵。
    它的热度没有断,销量也没有崩,反而越卖越猛。
    这背后,不只是资本的力量,也不只是偶像的魅力,而是实打实的作品实力。
    一句话总结就是:
    杜笙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真正的国际咔。
    让那些暗怀鬼胎的人,瞬间沦为小丑。
    好莱坞这边的大局基本稳了,接下来也没什么非得他亲自盯着的活儿。
    杜笙告别北美妞们,最后飞一趟欧洲,然后就可以打道回府。
    这次去英伦国,却是因为一件兴趣上的‘私事’。
    皆因上次在戛纳颁奖晚会时,意外从莱昂纳多口中得知阿森纳足球俱乐部要卖掉的消息。
    杜笙虽然不是死忠球迷,但对于这支赫赫有名的球队还是知道的。
    更何况,这还是一只下蛋金鸡!
    加上从莱昂纳多这位球迷嘴里打听到不少隐秘,于是决定派人去联系试试。
    现在终于有点眉目了。
    说起来,英超这地界儿,不是你有钱就能随便买球队的。
    有些股东是真球迷,宁可赔钱也不卖!
    但也有些人嘛,只要你开出的价格够狠,什么都能谈。
    前世罗刹土豪阿布想进英超,先盯上了曼联和阿森纳,结果曼联直接闭门谢客,阿森纳那边他又误以为人家不卖,最后才转头买了切尔西。
    其实呢?
    阿森纳当时是愿意卖的!
    俱乐部副主席大卫·戴恩后来在自个儿的书里都提过:
    我们等啊等,阿布你怎么还不来报价?
    为什么?
    因为那时候阿森纳正忙着建埃米尔球场,资金缺口大得吓人,部分小股东早就扛不住了。
    再加上今年全球经济危机再现,不少人已经快撑不住,
    看到有人愿意高价收购股份,自然乐意坐下来谈谈。
    对杜笙来说,这就是个机会。
    比起阿布这种罗刹人,他这个来自东方的投资人身份,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毕竟这些年英中关系还算稳定,而且他也不是什么神秘资本,名声早就响当当了。
    他在英格兰待了两天,见了几位主要股东。
    虽然这些老派英伦人骨子里还有点贵族高冷,但一看到真金白银,态度立马就软了。
    最终,杜笙以俱乐部1.9亿英镑的整体估值,花了7200万英镑,拿下了阿森纳38%的股份。
    这个价格放在当今的英超市场来看,确实不算便宜。
    要知道,前年阿布买下切尔西才花了1.3亿英镑;
    后来格雷泽家族收购曼联时,最初的估值也就3亿左右。
    现在的阿森纳,虽然在英超里和曼联打得火热,风头正劲,
    但要论电视转播收入、商业价值,还是比不上曼联、利物浦和利兹联这些老牌豪门。
    所以从投资角度看,球队的实际身价还没后来那么夸张。
    但有些事,不能全部以钱来衡量的。
    而且机会稍纵即逝。
    考虑到自家囯足丢人又丢眼的二十年表现……
    杜笙这次出手,不仅是对未来的一次战略布局,更是正式打入欧洲体育圈的第一步。
    最起码,以后有资格将一些囯内种子选手派到阿森纳实习嘛。
    这种培训经验与过程,不是那些温室里培养出来混吃混喝的混子可比的。
    至于那些死活不肯卖股份的老顽固,杜笙也不急着逼他们。
    收购球队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急不得。
    埃米尔球场的建设本身就拖了好几年,直到前年才真正动工。
    中间的资金压力会慢慢把这些“钉子户”磨软。
    再说,英伦官僚那一套办事效率,真是慢得出奇!
    在接受了几家当地媒体的采访,顺便放了个“帮助球队完成蜕变,冲击欧洲顶级俱乐部”的豪言壮语之后,杜笙便打道回府,飞回东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