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贼天子 第971节
    太子站在母亲身后,微微低头道:“父皇御极天下,每天不知道多少事情,要他老人家操忙,心里有事情,也不奇怪。”
    薛皇后看着李云,有些心疼,叹了口气之后,开口道:“你能帮,就多帮他一些罢,这么多年了,他也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
    说到这里,薛皇后摇了摇头,正要跟儿子继续说话。
    大太监顾常,一路小跑过来,对着太子殿下低头道:“殿下,郭相公进宫来了,说是要急奏陛下。”
    太子点了点头,开口道:“让郭相公等一等,孤一会就去见他。”
    顾太监应了一声,小心翼翼退下了。
    太子回头看了看母亲,开口道:“母后,您在这里照看父皇罢,中书宰相这个时候进宫,多半是要紧事情,儿子去看一看。”
    薛皇后点了点头。
    “你去就是。”
    她看着李云,默默说道:“我在这里照看你父皇。”
    太子点头应是,这才离开了天子寝殿附近,没多久,就见到了郭攸郭相公。
    郭相公见到太子,连忙躬身行礼:“臣郭攸,拜见殿下。”
    太子摆了摆手,问道:“这都已经入夜了,什么事情让郭相此时进宫?”
    郭相公看了看太子,太子会意,叹了口气道:“我父皇今天跟晋王叔,还有英国公一起吃酒,三个人俱都喝醉了。”
    “郭相若是见到我父皇才能说,那只能明天再进宫来面圣了。”
    郭攸想了想,这才笑着说道:“与殿下,当然也能说。”
    “方才,中书收到西北传来的消息,陈将军在西北大捷,已经彻底荡平西域诸国,贯通西域了!”
    “陈将军,请旨朝廷,是继续驻守西域,还是班师还朝。”
    太子摇头:“这个要父皇才能决断。”
    说完这句话,他脸上露出笑容:“不过,这是天大的喜事。”
    “等父皇明日得知。”
    太子笑得很开心。
    “估计,便没有这许多心事了。”
    第1115章 大将军
    “父皇。”
    次日上午,太子殿下来到了皇帝的寝殿里,他对着刚醒不久的皇帝陛下欠身行礼,开口问道:“父皇好些了么?”
    李云抬头看了看儿子,笑着说道:“本来是不怎么好的,跟你那两个叔叔喝了场酒,现在好多了。”
    说着,他看了看太子,笑着说道:“你怎么大早上到我这里来了?今日不用去政事堂值事?”
    “一会儿儿臣就过去。”
    太子笑着说道:“一早过来,主要是有两件事情跟您说。”
    皇帝按了按手,示意他自己坐下,然后问道:“吃早饭了没有?没吃跟为父一起吃些。”
    太子也没有客气,点了点头之后,笑着说道:“孩儿正好饿了。”
    皇帝抬头看了看顾常,顾常立刻会意,下去安排早膳去了。
    顾常离开之后,太子才开口道:“头一件事,不知道父皇知道了没有,昨夜郭相公来见父皇,通报西域奏事,当时父皇醉了,儿臣就自作主张,听了郭相公的奏事。”
    “郭相公说,陈将军已经平灭西域诸国,贯通西域。”
    皇帝笑了笑,看着太子:“我儿觉得,为父知不知道?”
    太子想了想,微笑道:“父皇有九司,九司传递消息要快过官驿,父皇大约是已经知道了。”
    李云“嗯”了一声,默默说道:“我这里的消息,远一些的,要比政事堂早个一两天。”
    他看了看太子,开口说道:“东宫要不要九司驻人?如果要的话,回头我让孟海安排个人到你那里去,这样要紧的事情,九司也会知会东宫。”
    说着,李皇帝淡淡的说道:“别看只提前一两天知道,有些消息,甚至只提前一两个时辰知道,但是这一两个时辰,有时候反而是至关重要。”
    太子抬头看了看老父亲,笑着说道:“父皇您看着安排就行了,您怎么安排,儿子都领受。”
    皇帝跟太子相视一笑,然后笑着问道:“第二件事情呢?”
    太子深呼吸了一口气:“这第二件事,父皇大约是不知道的。”
    “昨夜儿臣回去之后,太子妃跟儿臣说,她身体有些不适,儿臣今天一早让太医过来看了,就在来之前,太医跟孩儿说。”
    “是喜脉。”
    皇帝闻言,脸上也露出笑容,抚掌笑道:“好事,好事,我那儿媳嫁给你四五年了,一连生了两个女儿,如今终于又有了身孕。”
    他抚掌叹道:“但愿这是个嫡子,将来大唐,便后继有人了。”
    说话间,早膳已经被端了上来,父子二人一人一张矮桌,各自用膳。
    此时,是章武十四年的年尾。
    此时,大唐北定辽东,西平西域。
    南连百越,东抵大海。
    天下靖安,众正盈朝。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
    转眼,又是两个多月过去,时间来到了章武十五年的春天。
    此时,朝廷的休沐刚刚结束,而新相徐坤,也正式前往政事堂报到,就任了中书宰相。
    政事堂里,户部尚书卓光瑞,正坐在一张椅子上,看着自己对面的五位相公,神色平静。
    “各位相公,下官已经说了好几遍了,今年普免天下钱粮,户部没有什么问题,这几年户部的钱粮,足够今年一整年支用。”
    卓尚书顿了顿,又说道:“陛下召下官过去问话的时候,下官也是这么回话的。”
    五位相公里,新晋的郭相公,徐相公,都假装什么也没有听见。
    许相公更是已经在低头翻看御史台的文书。
    杜姚两位相公对视了一眼,杜相公给了个姚仲一个眼色,姚相公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安平兄。”
    “我们不是让你跟陛下去说,户部的钱粮不够今年支用。”
    “而是,想让你联名上书,请求陛下,今年暂只减免一半的钱粮。”
    姚相公看着卓光瑞,苦笑道:“安平兄你也做过宰相,应当知道,中书的难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才年初,中书总要为今年一整年做一些预备,不能一点不余钱也不存下。”
    “万一今年,各地生了什么天灾。”
    姚相公摇头道:“到时候,这都是难处。”
    卓尚书扫视了一眼五位宰相,依旧神色平静,他笑着说道:“下官自然理解诸位相公需要顾全大局,以稳妥为主。”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笑容:“但是下官现在,已经不在中书了,下官领着户部,户部…”
    “并不参政议政。”
    他笑着说道:“陛下,或者各位相公,问下官国库的情况,国库还有多少余钱,下官就回答多少,至于如何决策。”
    “户部不参与决策。”
    卓尚书微微低头道:“下官只保证,哪怕今年国库不收入一粒粮食,也一定够今年的支用。”
    “如果不够,下官…”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开口说道:“陛下前几天说,不久就要调下官去吏部了,到时候要是不够用。”
    卓尚书笑着说道:“诸位相公,去找继任的薛尚书就是了,薛尚书这几天,已经在户部,跟下官交接户部事宜了。”
    几位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无奈。
    没办法,卓光瑞虽然名义上是政事堂的“下官”,但是他资历摆在这里,没有人能用强权逼迫他,况且人家这个老资格,已经一口一个下官了。
    谁也挑不着什么错处。
    几个宰相轮番劝了一轮,想让卓尚书帮着,一起让陛下改主意,这位户部尚书始终不肯松口,宰相们没有办法,只好将他送出了中书。
    卓尚书离开之后,姚相公坐在政事堂的长桌边上,看着杜谦,有些无奈:“从章武七年一直到今年,这七八年时间,才好不容易攒下些钱,好不容易往后朝廷花钱,不用束手束脚了,陛下倒好。”
    “连个由头都没有,就要把这些钱给散出去了。”
    姚相公说到这里,叹道:“要是今年,是陛下五十圣寿,这样普免天下钱粮,我等做臣子的,也就不说话了,但是陛下今年,也只四十五…”
    “杜相,您昨天去见陛下,陛下到底是怎么说的?”
    杜相公微微摇头,也有些无奈。
    “陛下说,免税不需要什么理由…”
    杜谦语气里,也充满了无奈:“陛下还说,朝廷的钱够花就行了,攒太多没有用处。”
    “陛下还说。”
    说到这里,杜相公也有些疑惑,他开口说道:“陛下还说,朝廷存钱全无用处,若不是用铜钱,朝廷甚至应该适当举债。”
    杜相公摇了摇头:“这些话,我一点也想不明白。”
    姚相公无奈道:“罢罢罢,今年开始,往后几年时间,恐怕又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卓安平这人。”
    姚相公摇头道:“还是太顺着陛下了。”
    杜相公神色平静:“他这个月就要去吏部接职了,他的儿子如今,已经负责整修全国的官道。”
    “卓家在章武九年跌的跟头,如今不仅站了起来,相比较从前,除了失掉一个爵位之外,其余反而是得了天大的好处,他当然要顺着陛下。”
    姚相公闻言,若有所思,他很快回过神来,看了看杜谦,问道:“杜相看新一期的官报了吗?”
    杜谦闻言,摇了摇头:“如何能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