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5节
    “这个广告位可以要,不过不要太着急,可以明天下午或者后天再回复他们。”
    不过他也深知人情债这种东西欠不得,所以得还点东西才行:
    “还有,跟他们说,这个广告位咱们不白要,可以签个三方赞助合同,等到torch multiphysics正式发售之后,在使用价格上给他们一些优惠,另外允许他们每年派几个技术人员来咱们公司进修。”
    在今天上午讲完那节课之后,常浩南也意识到,自己这个软件对于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说还行,但对于世纪之交的华夏企业用户来说,可能确实有点超纲。
    尽管进入新世纪之后本科和研究生都一直在扩招,但由于总体科技实力的突飞猛进,学生的平均水平其实还是在提高。
    在2000年左右,用fluent给企业做个很简单的设备零部件优化都能博士毕业。
    而到了2020年,这种水平拿来当硕士论文都得靠导师的脸面才能过关。
    所以常浩南已经开始考虑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了。
    毕竟他这边同时依托科学院计算所和京航大学,不缺相关资源。
    而产学研合作在未来几年又是很重要的风向。
    不过杨慧梅听后却还是皱了皱眉。
    她毕竟长期负责对外贸易谈判,对于国外的事情相比普通人了解更多:
    “常总,我们给出去的条件是不是有点太高了?对方也没提三方合同的事情,可能只是准备拿这个机会当顺水人情而已。”
    “f1这个项目虽然在欧洲热度不错,但国内没什么人关注,而金陵汽车短时间内又不可能进入欧洲市场,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个鸡肋啊。”
    常浩南摆摆手:
    “咱们公司虽然刚刚起步而且规模很小,但正规化建设还是要抓好,否则以后出了事扯皮就太麻烦了。”
    “这个广告位对于他们来说价值确实不大,但软件授权和技术人员培训这种事情,对我们来说也不会产生什么额外成本,大家彼此彼此,也算是等价交换。”
    “另外,我敢打赌。”
    常浩南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这是咱们公司可以进入欧洲市场的钥匙。”
    他这就完全是在占作为重生者的便宜了。
    虽然法拉利车队在最近两个赛季的表现还像个马戏团,但很快,他们就会豪夺车队六连冠和车手五连冠,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f1车队。
    到那时候,一个不限期的广告位,哪怕不像万宝路或者壳牌那样占据最主要的位置,也绝对价值不低。
    而且,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刚刚这封传真,让常浩南大概猜到了菲亚特那边如此迫切地想要合作成立汽车研究院的原因。
    而且里面也提到,这个机构的正式名称会叫做金陵法拉利研究中心。
    而不是菲亚特。
    在让托德成为车队经理之后,他甚至把菲亚特公司和法拉利公司的掌门人蒙特泽莫罗给排除在了车队的运营管理之外,这也是后来跃马王朝能够建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合作协议里面能加入这么多跟f1有关的内容,那这个研究院到底要研究点什么就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尽管90年代末这会,预算帽和风洞设备的相关限制还没有通过,但哪怕是各大车队,能够调支配的资金也终究是有限的。
    更何况还有时间窗口的限制。
    所以能有一个高性能的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计算软件,对于新车研发来说绝对是事半功倍。
    这次是法拉利,那以后呢?
    哪家车队看着跃马王朝不眼红啊?
    就算在这条时间线上,舒马赫还是脑子一热去撞维伦纽夫导致被扣除了全部积分、还是在斯帕毫无必要地冒险把自己撞成三轮车,还是在银石把自己腿撞断导致退出争冠……
    那99年也该拿车队冠军了。
    要知道,法拉利已经14年没拿过车队冠军、18年没拿过车手冠军了。
    结果98赛季换了个新的研发工具,99赛季就夺冠。
    什么叫立竿见影啊?
    谁敢说这两件事之间没关系?
    而围场里面是没有秘密的。
    罗里·拜恩或者艾德里安·纽维这种空气动力学大师请不到,但法拉利用的工具总能买到。
    更何况让托德未来还是国际汽联(fia)主席。
    要是能通过这层关系直接把torch multiphysics确定为fia官方指定cfd工具,那这个示范效应……
    常浩南只要想想,嘴角都压不下来。
    看着面前自家老板满脸自信的表情,再考虑到对方过去一年来的辉煌战绩,杨慧梅果断改变了立场:
    “好吧,听您的,我明天下午会给他们回复。”
    第427章 逐渐成型的航空产业
    欧洲市场的事情毕竟是长远计划,常浩南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把手头的几个项目处理好。
    好在对于现今的他来说,帮助梁绍修完成空警200的总体设计已经算不得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虽然空警200正式立项才不到一个月,但对于这架飞机的气动和结构设计其实在之前常浩南第一次提出运8平台加t字天线的方案之后就已经开始了。
    当时主要由梁绍修带领着182厂的厂属设计室推进。
    很多结构和配平问题都已经被解决,真正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用传统工具和手段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已。
    比如涉及到天线和涡桨发动机的计算细节之类。
    这些部分都是典型的脏模型,也就是表面形状不规则,有大量弯折导致难以参数化建模的模型。
    不过这正好是常浩南和torch multiphysics都比较擅长的部分。
    单就气动设计而言,其使用的t字构型天线本就是相对比较简单的类型,给原机气动,尤其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纵向稳定性带来的破坏远远小于圆盘状天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小于费尔康那样的共形阵天线。
    唯一的隐患可能在于沿机体轴线较大的天线面积,以及因此而加高的垂尾和增加的腹鳍导致整架飞机受到横风影响更大。
    事实上,这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t字形天线无法被安装在小型平台上(因为面积大本来就是t字天线的优点)。
    好在运8这个平台虽然以常浩南的视角看来哪哪都很糟糕,但35吨的空重体量绝对够,在特地增大了垂尾动作面的面积之后,这个看上去十分夸张的天线最终只是导致空警200在起降过程中对风力的要求减小了大概2m/s。
    大概四分之三级风的程度。
    相当可以接受了。
    在京航大学的超算操作机房里面,王晓模站在常浩南身边,看着面前屏幕上的3d模型,以及一行行闪过的模拟计算结果,有些感慨地说道:
    “哪怕搁在一年前,我都很难想象,航空系统的同志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拿出一架新飞机来……”
    “这个么……一方面平台本身就是现成的,另一方面,也是仰仗您那边提供的天线对我们的工作比较友好,所以设计难度不大。”
    常浩南说着敲下回车键,把数据和模型一同保存下来。
    倒不是他恭维对方。
    王晓模提供的高性能雷达设计与封装方案保证了天线本身的相对轻量化,这确实为老迈的运8平台省去了大量结构设计工作。
    尽管运8三类平台在纸面上有20吨的最大载重,但任何运输机,尤其战术运输机和客机,在设计的时候都主要是考虑货物均匀装载在整个货仓内的情况,而不是大件集中载荷——那是安124/c5或者至少安22这个体量才会考虑的问题。
    如果天线本身的重量太大,就需要对运8的结构进行额外补强,那样的话,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的问题就太多了,哪怕是常浩南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而现在的改造主要只需要考虑气动变化,难度就要低上很多。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开始。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子有多长,这没错。
    但如果其它板子的长度没问题,甚至略有超出的话,那么把木桶向没有短板的一个方向倾斜,总归还是能多装一些的。
    眼前这个跟前世几乎完全不同的空警200,就是用雷达天线设计的长处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运8作为载机的短处。
    虽然肯定是不如直接换个靠谱的平台,但在眼下急着用的情况下,也已经不错了。
    站在常浩南身后的梁绍修推了推眼镜:
    “到底是常工啊……要是搁在我们厂,就这几个小问题,恐怕有可能要拖个一两年时间,要是耽误了项目时间表,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梁工也别太妄自菲薄。”
    常浩南回过头,示意对方可以开始打包数据文件,同时安慰道:
    “搞工程嘛,还是突出一个循序渐进,你们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再做其他项目的时候就会熟练起来,182厂设计室以前毕竟只是个负责仿制型号的小单位,现在能逐步承担起设计任务来,已经是很快的进步速度了。”
    梁绍修坐到电脑前面,开始处理储存好的工程文件,然后叹了口气:
    “还是有些惶恐啊……”
    “眼看着其它兄弟单位一个个都进步神速,三代机、客机、直升机搞得风生水起,就连以前一直跟我们难兄难弟的贵航,最近都拿出来了一个新型号教练机,前几天我们厂有同志去筑城出差,听说他们连前机身都快要造出来了。”
    常浩南本来没想说贵航那个教练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的手笔,但是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还是几乎下意识地开口:
    “他们进度这么快?”
    要知道孙惠中是上个月才回去的。
    他当然知道,上一世,贵航在生产ftc2000g的过程中也创造了速度记录——从设计到首飞9个月、从开工到首飞4个月。
    几乎是在公众号上每天直播原型机生产进度。
    但是真正直观感受到的时候,还是相当震撼的。
    这可是个新飞机。
    而且那是贵航啊,云马厂。
    全国航空系统里条件最差的地方了。
    一个月能到前机身快下线的进度,说一声奇迹不过分。
    “确实是很快……”
    梁绍修刚说了半句话才反应过来:
    “等等,常工您也知道这个教练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