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91节
    从结果来看,应该还算是成功。
    ……
    而在观战台上的另外一边,bae系统公司的团队代表安迪·莱瑟姆,则占据了全场视野最好的一個位置,此时正举着一部长焦相机,对准那架正在向停机坪滑行的阵风战斗机尾部一阵连拍。
    “所以说……难道真是华夏人帮斯奈克玛解决了m88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
    莱瑟姆放下相机,转头向旁边的罗杰·埃立诺教授问道。
    语气中满是难以置信。
    华夏人确实在1999年就公开展示了自己的第三代涡扇发动机没错。
    但自己研发一个型号,跟帮别人把一个不成熟的型号给完善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前者可以在一张白纸上随意发挥,而后者则相当于戴着镣铐跳舞。
    可以说难度反而是更高的。
    更何况,如今距离斯奈克玛和华夏合作才过了一年半左右。
    就算不考虑双方交接过程中的互信问题,这个效率也有点太夸张了。
    “我在好几年前就说过,华夏在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的水平,很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埃立诺教授却是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
    “之前我在给ej200发动机擦屁股的时候,无意中审稿审到过一篇华夏学者写的论文,关于非结构化重叠网格生成的,那时候我就知道,他们手里肯定藏着不少好东西。”
    “所以……是那篇论文启发了您?”
    莱瑟姆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
    “不是。”
    虽然已经时隔多年,埃立诺甚至都忘了那篇文章的作者具体是谁,但听到这个问题时,还是露出了一副咬牙切齿的表情:
    “作者恰好在写到最关键的地方之前……停笔了……”
    说到这里,埃立诺稍微缓和了一下心态,然后才继续解释道:
    “我之后花了大概一年时间,还是没想到如何在工程层面上实现那篇文章里提到的网格形式。”
    “好在后来我们实验室搭建了一台全新的超算,计算速度比过去快上千倍,所以即便用老办法,也还是把问题给解决了。”
    “啊这……”
    莱瑟姆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剧情,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对方,只好话锋一转,换了个话题:
    “所以……如果阵风项目的推进一切顺利,会不会在国际市场上对我们的ef2000产生威胁?”
    “可能性不大。”
    埃立诺的回答非常干脆:
    “虽然阵风和我们的台风在设计上算是各有所长,但总体性能受发动机的拖累太大,我前两天专门看过他们m88-2展板上面的数据,相比ej200的差距非常明显。”
    “这样一来,就算是在阵风更擅长的低空低速领域,我们也能占据明显优势,只有机械扫描雷达算是个隐患,所以你们bae得加快进度才行……”
    仿佛是为了验证他的说法一般。
    埃立诺这边话音刚落,一架编号为da7的ef2000原型机就从远处的跑道上开始了加速。
    相比于刚才竞争对手的轻柔动作,这架飞机的起飞可以说是暴力程度拉满——
    几乎只需要前者一半长度的跑道,就凭着远距耦合鸭翼带来的气动力矩,以及两台ej200总共18吨的推力,以几乎垂直的姿态完成了起飞。
    甚至还是带着三个副油箱的转场构型。
    真正的强者,根本无需进行口头宣传。
    当台风的表演进行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另一边的艾德斯坦纳就意识到,今天这场隔空较量,自己这边恐怕要输的彻底。
    中型机的体量,搭配两台推重比接近10的高性能中推。
    即便在并不擅长的低空低速区间,同样带来了极其逆天的敏捷性和机动性。
    显然,要想跟老对手正面对抗,只靠当前技术状态的m88-2,是做不到的……
    第911章 也不是所有订单都能接
    歼10e的两次飞行表演,分别被安排在了专业日第二天和公众开放日第一天下午。
    也算是不错的时段了。
    而作为国产三代机的第一次出国展示,媒体自然也不吝篇幅,进行了一番铺天盖地的宣传。
    当然,在核心军迷圈子里,关于“歼10很可能还有另一种升级型号”的传闻早已经流传开来,很多人都基本能够确定,华夏空军将会装备另一种总体设计近似,但体量稍大的型号,用一部分敏捷性和高速性能换取更大的多用途潜力。
    不过大多数吃瓜群众毕竟连f15和苏27都未必能分清,更不可能关注这种细枝末节。
    只要能让他们在电视里面看到自家型号跟国外战斗机同场竞技,且看上去丝毫不落下风,就已经足够了。
    尤其是航展开幕前,郭瑞卿凑巧拍下的那张照片,更是被几乎所有新闻所引用——
    四架鸭式布局的战斗机以一个头对头的姿态停在一起,对比周遭的一片常规布局型号,在经过少许调色处理之后,还真就能让人看出些许科幻感。
    甚至有些纸媒为了吸引眼球,给这张照片搞出了个“鸭翼元年”的名称。
    虽然常浩南看着是土到掉渣,但这种构词法似乎真的很受欢迎。
    一来二去,甚至有几家国外媒体都采用了这个说法。
    “这次参展,至少从宣传层面上说,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国防科工委的主任办公室里,李忠毅把几份不同语言的报纸放到丁高恒的桌面上,紧接着也坐到常浩南旁边的沙发上:
    “根据航技集团汇报上来的情况,也有两个国家向我们表达了意向订单,只可惜没能真正成交。”
    丁高恒一边听着李忠毅的汇报,一边坐直身子,随手翻开其中一张报纸,看了看其中的内容。
    他本人能直接看懂英语和俄语,至于其它语种,李忠毅已经找翻译在页边空白处标注了大概的意思。
    “不要紧。”
    等到李忠毅说完之后,丁高恒语气轻松地回答道:
    “过去,找我们国家购买装备……其实也不只是装备,找我们国家购买任何产品,要么是因为单纯的便宜量大,要么就是在政治上已经走投无路,实在找不到其它卖家,总归是一种被迫的行为。”
    “但以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产品的性能,或者是与我国的良好关系而主动选择我们。”
    “不过改变观念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时间。”
    说到这里,后者稍微停顿了一下,把手中的报纸换成了另外一份,然后才继续道:
    “还有一点,军事装备采购是個比较敏感和特殊的业务,飞机又是可以高度定制化的产品,所以很少有在展会上面当场敲定的订单。”
    “那些在航展上面签字的,其实都是早很多年就开始谈判了,只是找个有纪念意义或者宣传意义的场合公布出来而已,这一点,跟忠毅同志你以前从事的行业可能有些区别。”
    李忠毅毕竟是刚从石油化工系统调到科工委的,对一些军工领域的细节不太了解也正常。
    “说起意向订单。”
    常浩南见旁边的李忠毅面露些许尴尬,于是恰到好处地换了个话题:
    “虽然我们航空动力集团这次没带实体展品去参加,但是也差点就有订单入账。”
    “哦?”
    丁高恒放下报纸,带着好奇的目光抬头看向常浩南:
    “还有这事?”
    军工系统集团化改制之后,经营自主权总体来看其实是下放了。
    所以除非有影响特别巨大的订单,否则普通的零零碎碎,还有那些只是意向的接触,并不会事事都反馈到丁高恒这个层级上。
    “我也是早上刚看到报告。”
    常浩南解释道:
    “航展专业日第二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向斯奈克玛提交了一份询问函,表示他们正在给量产版本的lca战斗机选择动力,询问法国人是否有计划出口m88的后续型号。”
    “因为根据之前的合同,m88如果出口,需要我们和斯奈克玛同时批准,所以这个事就兜兜转转到我这来了。”
    说到最后的时候,他的语气中已经明显憋着笑意。
    毕竟作为一个重生者,提起lca“光辉”,确实很难不笑。
    不会眼下这会,lca还没有展露出它的诸多惊人之处,而且还在不久前实现了首飞,在所有人看来都好像是个挺有前景的型号——
    歼10从立项到首飞也用了差不多十二三年,lca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零开始的尝试,17年首飞其实不算很夸张。
    在这会的华夏看来,算是个强而有力的对手。
    所以,丁高恒的态度倒还比较严肃:
    “所以……你们的态度呢?”
    “还没回复,不过应该会拒绝……”
    “确实。”
    丁高恒满意地点了点头:
    “毕竟是我们的战略对手,不能干这种帮对面建设核心军事力量的事情。”
    “……”
    常浩南心说如果印度空军真能把lca当成核心作战力量,那我回去之后马上就签字批准,越快越好。
    当然,这话肯定不能直接讲出来。
    “咳咳……”
    他清了清嗓子,重新开口道:
    “其实我对斯坦航空公司也没什么信心,万一换了新发动机之后连续出现事故,或者项目进度严重延期,那不是砸咱们自己的招牌么……”
    实际上,常浩南当初坚持和斯奈克玛签联合研发性质的合同,为此还放弃了一笔不小的预付款,确实有在未来留一手牌遏制印度的打算。
    但当时他想的是掐死阵风日后出口南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