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31节
    而常浩南也实在不方便明说,只好先以命令的口吻说道。
    “这方面你不用担心,就照我刚才说的报上去……我有至少九成把握,上级会同意的。”
    “是!”
    刑牧春见状也不再多问,马上表态道。
    在高超验证弹试射成功之后,常浩南在整个项目团队里的声望已达顶峰。
    很多时候就算不做解释,都能100%地说服对方。
    挂断电话之后,他略微思考了一下,确定没什么漏掉的事情之后,转身离开书房。
    楼下的厨房里,姚梦娜系着一条围裙,正在准备早(午)餐。
    她的工作性质和常浩南差不多,过去其实也很少会进厨房,虽然能看出专门学过,但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还是难免手忙脚乱。
    后者来到厨房门口的时候,正好看到新婚妻子把两个鸡蛋打进锅里,然后下意识躲着飞溅出来的油星。
    常浩南被对方略显笨拙的动作逗笑,接着挽起袖子走了进去。
    结果被后退两步的师姐刚好撞进怀里。
    “打完电话了?”
    姚梦娜没有回头,专心致志地盯着眼前正在成型过程中的煎蛋。
    “嗯,等会可能还要写份书面意见,不过这个就不着急了……”
    常浩南说着来到灶台旁边,准备接过对方手中的筷子。
    但姚梦娜显然不准备就这么放弃:
    “干什么……”
    常浩南拍了拍师姐的肩膀:
    “你去切菜好了,手要是被烫到可就不好看了……”
    后者扁了扁嘴,依言走到u型灶台的另外一边。
    不知是有意无意,在转身的一瞬间,用身后的饱满的月亮轻轻碰了下常浩南的小腹……
    ……
    另外一边,根据常浩南的指示,刑牧春几乎是通宵完成了一份报告。
    尽管来不及对结果进行详细核算,但还是从经验角度,详细列举了过去几十年中美苏两国进行的反卫星测试,以说明其中蕴含的风险。
    最后得出结论,即便无法阻止对方的拦截行为,也应该从国际道义和责任角度出发,提前给全世界各国打个预防针。
    第二天一早,便把这份报告交给了对外联络部门。
    他虽然也是航天科技集团的资深设计师,但是还没有常浩南那样可以写材料直达天听的特殊权限。
    不过这事儿确实关系重大,因此经过逐级上报,还是被李忠毅送到了最高决策层。
    但首长甚至都还没翻开文件夹的封面,就直接问道:
    “我猜……这份报告里的内容,应该是浩南同志的意思吧?”
    在这趟进门之前,李忠毅曾预想过很多自己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但唯独没料到会是这种展开。
    以至于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
    好在很快反应了过来:
    “报告本身是以高超声速武器研究项目组整体署名的,里面的意思……确实有几分常院士的特点,不过从行文方式来看,倒明显是火箭研究院那边的风格,所以应该是暂代项目组负责人的刑牧春刑研究员主笔。”
    首长倒也只是随口一问,因此并未多纠缠这些,一边戴上眼镜,一边笑道:
    “这婚假才休了不到十天……他倒是闲不住。”
    接着打开报告,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看到末尾。
    只在最后两页上停留了比较长的时间。
    然后,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直到李忠毅已经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首长才重新抬起头:
    “就这么办吧……你告诉航天局那边,暂时不要对此事做出正面回应,等下周军队口开过新闻发布会之后,再按照惯例,向nasa方面知会一下我们的态度和提醒。”
    “面子上的工作,总归还是要做……”
    前者马上起身立正:
    “是!”
    不过,首长却挥了挥手,示意他先坐下:
    “还有一件事。”
    李忠毅赶紧重新坐好,摆出一副静待训示的样子。
    “航天科工那边的动能-1反卫星武器,准备的怎么样了?”
    尽管对于这个有些突然的问题感到疑惑,但他还是很快回答道:
    “轨道设计和拦截控制系统已经完成设计,拦截战斗部和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还在最后的测试阶段当中,一切顺利的话,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初可以发射。”
    “嗯……”
    首长满意地点了点头,但接着却话锋一转:
    “动能1项目,当然主要是拦截战斗部的研发需求,可能在美方的反卫星测试之后,出现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调整,关于这一点,需要你给研发人员打个预防针。”
    听到这个指示的李忠毅顿时露出惊愕之色。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纪律性还是让他没有真的问出口。
    不过这一次,首长却主动解释道:
    “这份报告里的潜意思,就是要为我们的反卫星测试打出一个良好的舆论空间来……”
    “……”
    李忠毅先是眉头紧锁,接着终于露出一脸明悟:
    “明白了……”
    “这么看来,还真是常院士的行事风格……”
    第1246章 勿谓言之不预
    实际上,早在80年代中后期,华夏就已经意识到了卫星在现代战争中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
    但受国力所限,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像美苏那样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人造卫星网。
    因此,在大力发展卫星技术的同时,也陆续开始探索各种反卫星武器的可行性——
    跟一些科幻文学作品中的想象类似,当年的华夏,也确实有过“把对手的信息化水平拉到跟自己一样再依靠丰富的经验战胜之”的思路。
    当然,思路归思路。
    后来很快发现,拦截航天器和发射航天器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相比于把敌人的卫星全打下来,反而还是自己也建成一个卫星网的可行性更高。
    加之华夏的卫星和火箭技术在90年代中期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所以重点方向也随之确定为一系列定位、通信和遥感星座。
    但作为兜底手段,卫星拦截这条线也没有完全放弃。
    最终形成的技术验证型号中,其一是用于致盲和干扰的高能激光器,其二就是刚才首长口中的“动能”系列反卫星武器。
    按照计划,后者预计将会在2007-2008年之前进行第一次测试。
    不过这里面还有个问题。
    21世纪的国际环境不比过去。
    无论大家私下里怎么撕逼,但至少在明面上,和平利用太空都已经成为了国际共识。
    华夏在航天领域本就是相对弱势,目前又正处在争取太空合作的关键阶段。
    在这种大背景下贸然进行一次反卫星试验,很容易授人以柄,引发外界的集体反弹。
    而如果真像这份报告中所说,对方的拦截计划可能产生一个足以危害航天器安全的太空垃圾,那留给华夏的回旋余地可就大了。
    因为这个系列武器虽然名字叫做“动能”系列,但是,把动能拦截器精准送入高轨道还要保证能恰好迎面撞击目标,这个难度确实有亿点大。
    所以为了保证首发任务的成功率,动能-1携带的其实是个定向爆破的破片战斗部。
    无论成败,都势必制造成百上千的太空垃圾。
    而如果让美国方面首先承受这一系列舆论冲击,产生的风波就会小上很多。
    别问,问就是nasa先干的。
    这当然称不上公平。
    但就是现实。
    此外,当前计划中的拦截目标是一颗早就到寿报废的风云1c气象卫星,轨道高度达到了惊人的870km,并不能算是个很理想的拦截对象。
    只是在缺乏参考的情况下,综合了实际能力和威慑效果而做出的折中选择而已。
    现在美国人自己跳出来要当个标杆,那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拦截情况再做出调整。
    这也是为什么首长会让李忠毅回去之后给相关人员打预防针,表示任务需求可能发生变化。
    ……
    与此同时。
    nasa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如同一颗被丢进海里的深水炸弹,在延迟几天之后,也终于形成了强大的舆论风暴。
    在北美地区内部,人们的视线基本都聚焦于那个规模宏大的“重返月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