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章
    “怎么可能?没人进来啊!真的没人进来过啊!”管理员连忙喊了起来。
    “小孩呢?”顾红星问。
    管理员立即收起了委屈的表情,开始回忆。
    “你怎么知道是小孩?”冯凯也很惊讶,“不过你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像是恶作剧。”
    “37码的白球鞋。”顾红星说,“像不像小孩的?”
    “啊?球鞋我能懂,你咋知道是白的?”冯凯愣了一下。
    “这种鞋底花纹,就是那种最常见的白球鞋啊,它也没有别的颜色啊。”顾红星见怪不怪地答道。
    大家一起把目光聚焦到了管理员脸上。
    “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确实有一个小孩进来过。”管理员说,“那应该是一个星期前的事儿,大概是上上个星期天,当时有几个矿工的小孩在这里玩。我们这里矿工多,尤其是学校不上课的节假日,矿工们的孩子没人看管,就会被带到矿上,在这附近一起玩。那天,好像是几个孩子玩躲猫猫。我当时上厕所去了,回来的时候正好看见有个小孩推开了库房门。平时库房门是插上的,肯定是这小孩淘气。我就过去训斥了一番,把他赶走之后,不放心,进库房看了一眼,发现赵庆楼的儿子在里面躲着。我当时就很恼火,把他提溜出来了。”
    “他身上没带包之类的东西吗?”冯凯问,“你搜身了吗?”
    “小孩子躲猫猫,我搜什么身啊?”管理员说,“不过1公斤也有豆腐块大小,揣口袋里应该能看出来,确实是没有啊。”
    “行了,麻烦你继续严加看管炸药,准备好台账,过后我们会清查。”顾红星说完,招呼冯凯上车。
    坐在车上,顾红星说:“现在嫌疑人是明确了,但是不好甄别。”
    “不是有指纹吗?”冯凯问。
    “塑料皮在野外,风吹日晒,还有露水。上面确实有指纹,但是破坏严重。”顾红星说,“也不是说不能甄别,但不敢确定。”
    “你就是太谨慎了。”冯凯说,“只要能比对上几个特征点,再加上咱们的这些调查,还有足迹,证据够了吧?”
    “毕竟是未成年人作案。”顾红星说,“你还记得布拉吉那案子吗?我们也明确了嫌疑人,但并没有轻易动手。对待未成年人作案,还是谨慎一点为好。如果抓错了人,后果不堪设想啊。”
    “那可咋办?”
    “这样,你去学校调查一下,看看嫌疑人有没有作案的动机。”顾红星说,“我回去再问问理化检验部门,有没有理化检验的办法。”
    “行是行,但这次你得送我去学校,我走不动了。”冯凯瘫在副驾驶座上。
    “你看你这身体,当年我们步行10公里也不嫌累啊。”顾红星笑着,发动了汽车。
    抵达村办小学后,冯凯直接找了学校的老师,调出了学生的花名册。
    “赵庆楼的儿子,你看看叫啥?”冯凯问。
    “赵小三。”老师指着花名册的一个名字,说道,“14岁,六年级。”
    “李进步老师带他的课吗?”冯凯问。
    “李校长带所有学生的课。”老师说,“他什么课都能带,几乎所有学生他都认识。他不仅管学习,还管生活。”
    “那这个赵小三,是个什么样的学生?”
    “他怎么了?”老师好奇地问,但看冯凯没有丝毫要透露的意思,便接着说,“这孩子,很可怜,从小没妈,就是调皮一些。唉,他爸在矿上干活儿,忙得很,他妈是生他的时候难产死的。所以,他平时没人管。”
    “从名字上就看出来了。”冯凯说,“不然谁会起这个名字啊?”
    “而且,这孩子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老师说,“不过也不能完全怪他,他爸嗜酒,钱都花在酒上了,给他的生活费少得可怜。男孩子嘛,总想玩点什么玩具,想吃点什么零食,没钱买,就偷。”
    “那这个小偷小摸,你们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冯凯接着问。
    “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但那时候是偶尔被抓住,然后被人告状到学校。”老师说,“我们做老师的,几乎都训斥过他,有的甚至体罚过。可是没用啊,愈演愈烈,六年级开学才半个月,他都已经被抓到三次了。我们管不了,就交给校长管了。具体是怎么处理的,只有李校长知道。”
    “明白了,李校长这半个月,就找了他三次麻烦。”冯凯说,“那你大概知道是什么事吗?”
    “开学第二天,偷人家卖的冰棍,被同学举报了。”
    “卖的冰棍,怎么偷?”冯凯的脑海里都是商店门口的大冰柜。
    “就是骑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个泡沫盒子的那种卖冰棍的嘛。”老师说,“放学后就会停在门口,一来就被一圈学生围上。冰棍包在棉被里,放在泡沫盒子里,有人买就打开盒盖拿冰棍。赵小三趁着老板转身找钱的时候,从盒子里拿了一根就走。老板没看见,倒是被学生匿名举报了。”
    “举报到李校长那里?”
    “嗯。校长知道后,就找他谈了一次话,说了一个多小时,说了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老师说,“可没想到,这还没过去三天,又去偷人家的画片,被当场抓到了。画片,你知道吧?”
    冯凯点点头,他的脑海里,尽是自己儿时的记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孩子们没啥玩的,尤其是男孩子,最常见的玩具就是画片、酒瓶盖和玻璃弹珠。
    画片就是半个烟盒大小的硬纸片,正面印着一些动画形象,比如变形金刚什么的,反面是对动画形象的介绍。男孩子们在一起玩画片,就是一人拿出一张画片,正面朝上放在地面上,然后每个人拍一下地面,用拍地的气流让画片翻过来。谁拍完之后所有的画片都是反面朝上,那他就赢了,就可以赢走其他小伙伴的画片。
    酒瓶盖就是男孩们收集的大人们喝啤酒留下的瓶盖,用石头将它砸成扁平的铁饼状。一人出一个酒瓶盖,放在手掌心,然后抛起,在酒瓶盖腾空的时候,翻转手掌,让所有的酒瓶盖都落在手背上。再将酒瓶盖抛起,在空中抓住一定数量的酒瓶盖。如果开始大家设定的数字是“3”,那么能够抓住3个酒瓶盖的人,就赢得所有的酒瓶盖。
    玻璃弹珠,需要在土地上玩。用脚踩玻璃弹珠,在土地上踩出一个小坑,孩子们将弹珠放在食指的第二指节,然后用拇指将弹珠弹出去。弹出去的弹珠碰撞别人的弹珠并把别人的弹珠撞进小坑里,就可以赢走别人的弹珠。这是一个类似桌球和高尔夫球的游戏。
    “当时,人家老板摆地摊,他蹲在地上,看上去是在挑选画片。”老师的话打断了冯凯的回忆,“结果他趁着老板不注意,把画片塞到自己的鞋帮里。因为太贪心,最后那个鞋帮鼓得很明显,被老板发现了,扭送到学校交给李校长。校长当时很生气,当着我们几个老师的面,打了他的屁股,实际上打得很轻。”
    “可赵小三屡教不改是吧?第三次,是发生在14号吗?”冯凯问。
    “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13号。”老师说,“这一次是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老板找到了校长,说赵小三在他的玻璃弹珠柜台前面站了好久,什么都没买就走了,于是老板清点了一下,发现少了三颗。老板认为是赵小三偷的,就来找校长告状了。”
    “少三颗弹珠都知道?这老板够细心的。”
    “是啊,少的是什么颜色的都知道。”
    “是赵小三偷的吗?”冯凯问。
    “校长当时很生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搜了赵小三的书包,果然发现了颜色一模一样的弹珠。”老师说,“校长没收了弹珠,应该是还给老板了。”
    “行了,一切都清楚了。”冯凯说,“你先忙吧,我去找这三个老板,再核实一下。”
    另一头,顾红星回到分局找到了理化检验师马晴红。
    “我记得你那个显色法很灵。”顾红星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名犯罪嫌疑人,但因为是未成年人,所以希望证据扎实后再讯问。”
    “你是说,去他家里搜?”马晴红问。
    “不是,他应该只偷了那一块炸药,应该都用完了。”顾红星说,“我是这样想的,他在蹲守点撕开了塑料包装,走到现场的窗口去放炸药,那么必然会有黑火药的粉末从牛皮纸包装里漏出来,黏附在他的手上。如果对他的手进行擦拭,是不是有可能检出黑火药?”
    “按理说,肯定可以。”马晴红说,“但是,这都已经过了三天了,他肯定都洗过好几次手了,即便手上有,也是极微量的了。而显色法,至少需要0.1克的检材啊。”
    “说的也是。”顾红星顿感失望。
    “不过……”马晴红俏皮一笑,说,“你还记得去年我找你要过仪器吗?”
    “是吗?”顾红星想了想,说,“现在各个大队、派出所都设备紧缺,我当时给你批了吗?”
    “批了啊。”马晴红说,“当时在分局党委会上,你说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底线就是命案要破、要防,而命案侦破得依靠现场和物证。所以,你说要把有限的预算倾斜给刑事技术部门,破例给我们批了这台电泳仪。”